当前位置:首页>>医养结合>>养老服务
带你认识老年“心灵感冒”——老年抑郁症
1. 什么是老年抑郁症?
老年期抑郁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出现的抑郁障碍,是一种疾病,好比是心灵患上了感冒。在老年人群中,抑郁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,在伴发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。老年抑郁的症状会影响生活各个方面,损害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,增加家属的负担。
在临床上常见为轻度抑郁,但危害性不容忽视,如抑郁症不及时诊治,老年患者由于长期情绪低落,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、容易引发心肌梗死、高血压、冠心病和癌症等身体疾病和死亡风险等严重后果。有不少患者,其实并没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,却总是感觉身体不适;辗转于各个科室,做了各种检查,但都没啥问题。这种时候,就要从心出发,看看是否有了“心病”。
2. 老年人抑郁症的诱因
1. 常见诱因:孩子离家自立、与亲友死别、离职退休、患病、感觉身体衰退等。 2. 可能导致老年抑郁症的疾病 常见疾病包括:阿尔茨海默症、帕金森病、中风、心脏病、癌症、糖尿病、甲状腺疾病、维生素B12缺乏、红斑狼疮、多发性硬化等;这些疾病可能直接导致抑郁,也可能是疾病造成的心理影响。任何慢性的疾病,尤其是痛苦的、致残的、威胁生命的,都可能导致抑郁或加重抑郁症状。 3. 可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的药物 如:降压药(例如:可乐定)、β-受体阻滞剂(例如:美托洛尔、普萘洛尔/心得安)、降胆固醇药(例如:立普妥、洛伐他汀、辛伐他汀)、安眠药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(例如:雷尼替丁、西米替丁)、类固醇(例如:可的松、泼尼松)、止痛药和关节炎用药、雌激素(例如:倍美力、倍美安)等。
3. 老年人抑郁症的表现
“干什么也提不了兴趣”、“很早醒来就再也睡不着”、“没有食欲”、“自己真没有用”、“活着也没意思,早些死掉算啦”,如果长者经常这样自言自语,应当引起家属和周围人的警惕。 1. 心境低落 轻者闷闷不乐、无愉快感、兴趣减退、自我评价降低。重者痛不欲生、生活悲观无望、感觉无助,生不如死、无用感和无价值感比较严重。还有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、甚至幻觉的都有导致精神分裂的危险。 2. 意志活动减退 行为缓慢,生活疏懒,不想做事,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,常独坐一旁,或整日卧床,闭门独居、疏远亲友、回避社交。严重时连吃、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,伴有焦虑的患者,可有坐立不安或踱来踱去等症状;极度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、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,这类人群极容易自杀。 3. 思维迟缓 患者反应迟钝,思路闭塞、脑子变慢,主动言语减少,语速明显减慢,声音低沉,对答困难,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。这类人群很难进行社交生活。 4. 认知功能损害 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障碍、反应时间延长、警觉性增高、抽象思维能力差、语言流畅性差、空间知觉、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。 5. 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(早醒、入睡困难、睡眠浅)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体重下降、便秘、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等。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,如恶心、呕吐、心慌、胸闷、出汗等。这类患者对身体影响非常大,极容易减少寿命。
4. 老年抑郁的日常护理
1. 日常陪护 家属对患者的陪伴和关心,有助于老年抑郁症的恢复,平时应该多和老人交流沟通,了解其内心想法,及时进行心理疏导,鼓励患者说出其不适感,以对症治疗。 2. 日常运动 平时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转移分散患者的注意力,对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有一定好处。 3. 用药管理 坚持服药,不可随意增减药物,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,有情况要随时就医,及时向医生反应。 4. 生活护理 患者需要专人看护,保证充足的睡眠,注意劳逸结合。 5. 注意事项 患者治疗过程中家属的配合十分重要,平时一定要配合患者治疗,给予患者帮助。对于合并原发病的患者要及时治疗,避免病情恶化诱发老年抑郁症。由于患者有自杀企图,所以不可疏忽大意,把可以成为导致患者自伤的工具收起来,加强陪护,妥善保管好药物,防止患者藏药,服药后要检查口腔。
5. 预防措施
家属在生活中注意多关心、陪伴老人,不要给老人过多的压力。遇到意外事故、重大创伤时,需要及时对老人心理疏导,不要憋在心理;让老人保持轻松、愉悦的心情,避免每日高度紧张、焦虑不适,易诱发疾病;养成运动的习惯,每日规律适度的运动,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。